本文转自:人民网-内蒙古频道
人民网“行进中国”内蒙古调研采访团
“世界稀土之都”包头,稀土储量和冶炼分离产能均居世界第一,近年来,包头逐步形成“矿—土—材—用”的完整产业体系,着力打造“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”和“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”。
眼下,金力永磁(包头)科技有限公司三期年产2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绿色制造项目正在建设,三期项目投产后,将在现有产能2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,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钕铁硼生产工厂。
稀土变频压缩机是节能变频空调的核心部件。人民网记者 张雪冬摄
在展厅内,记者看到了一片片形似口香糖的六面长方体,这是钕铁硼磁体常见的形状之一。金力永磁(包头)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丽丽介绍,企业生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应用场景非常广泛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。“比如晚上睡觉开一会儿空调,它能使空调更静音、更节能,它也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的核心材料之一,还有手机中的听筒、相机对焦时的马达、医院里的核磁共振、春晚上舞动的人形机器人,草原上的‘大风车’,都不离开这种稀土永磁材料的参与。”
“我们包头公司就是在‘十四五’期间落户,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。”徐丽丽表示,五年来,企业不仅积极拓展新兴产业赛道,还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绿色发展,在晶界渗透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的3D晶界渗透技术,可持续降低重稀土使用量20%—25%。2024年,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磁钢产品,应用到550万辆汽车中,助力减少碳排放量约1143万吨/每年。目前,产品在新能源汽车、风力发电、节能变频空调三个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实现了全球第一。
目前,包头市稀土新材料产能近30万吨,以稀土永磁材料为重点,储氢、抛光、催化助剂四类稀土新材料各项产能均位居全国第一。
沿着产业链向下游延伸,一批稀土永磁电机项目落地开花,构建起从稀土磁性材料到永磁动力部件再到应用场景的全产业链,推动永磁电机产业实现集群集聚发展。
储能全自动PACK产线上的电芯配组环节。人民网记者 赵梦月摄
在卧龙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的储能工厂内,储能全自动PACK产线在保证高度自动化运作的同时,还能够兼容不同容量的电芯,满足不同的产品需求。
卧龙电驱(包头)永磁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勇介绍,企业于2024年5月20日开工建设,当年就实现了2000万元的销售收入,实现了“当年签约、当年建设、当年入规(成为规上工业企业)”。
目前,这座产业园已具备年产52000套新能源汽车电机、32000台低速大功率永磁电机、1300台风力发电机、储能产能1.5GWh等生产能力,为稀土产业从资源开发到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赋能增效。
2024年,包头市稀土产业产值1030.5亿元,成为国内首个稀土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地区,全市270家稀土企业构建起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。今年1—5月,全市稀土产业实现产值414.6亿元,正加速从“世界级储量”向“世界级产业”不断迈进。(白波、富丽娟、张力洋、赵梦月、苗阳、张雪冬、孟佳澍、刘艺琳)
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