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开国元勋的后代,受家庭环境和父辈的影响,往往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,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,担任着重要职务。然而,张闻天唯一的儿子张虹生却与之不同。尽管他受过良好的教育,但他选择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,长时间务农,回到城市后,他仅仅成为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。他去世时,在医院的三人病房里,甚至连讣告都没有发布,人生充满了低调与平凡。
这位伟人的后代经历了什么?父亲张闻天又给了他怎样的影响?本文将揭示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。
张虹生于1939年冬天出生在新疆。当时,他的母亲刘英正在从延安途经新疆前往苏联,而张虹生刚好在这个时刻降生。出生后,刘英将张虹生托付给了中共中央驻新疆的代表陈潭秋照顾,而她自己则继续前行。此时,张虹生的父亲张闻天依然在延安。张虹生三岁时,盛世才派兵抓捕中共人士,照看他的陈潭秋等人被关进了监狱。年仅三岁的张虹生也成了政治犯,与其他孩子一同被囚禁。直到1946年国共和谈时,7岁的张虹生才被党组织营救出来。年仅10岁时,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——在东北的张闻天。
展开剩余56%张虹生对父亲的第一印象记忆犹新:“父亲身材高瘦,面容严肃,佩戴着眼镜,文质彬彬却又透着威严……”在警卫员的鼓励下,张虹生怯生生地叫了声:“爸爸。”张闻天微微一笑,低头看了儿子一眼,伸手摸了摸他的头,然后示意警卫员带他离开。回忆起这次见面的情景时,张虹生说:“父亲显得非常平淡,我也非常平淡。”长时间的分离让他们之间缺少了亲近感。
父子团聚后,张闻天给儿子改名为“红生”,因张虹生不太喜欢“红”字,张闻天便将其改为“虹”。张闻天和刘英夫妇待人和蔼,但对独子张虹生的要求却格外严格。张虹生曾看到有些干部子女可以坐父母的车上学,羡慕不已,他也渴望体验一次父亲的车,但张闻天始终严肃地告诫他:“公家的车不能私用。”有一天,司机来接张闻天,张虹生未经许可就坐上了车。张闻天脸色严峻地让他下来,但张虹生坚持不动。最终,张闻天命令司机停车,自己步行去上班,而张虹生的愿望也因此落空。
父母的身教和严格要求塑造了张虹生朴实、低调且勤勉的个性。1959年夏天,张虹生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。两年后,正当他大三时,组织安排他去京郊东坝公社帮助“整社”,在那里,他做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。张虹生见到当地农民生活困苦,生产热情低下。通过走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