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洪文在早年经历中,曾参与过抗美援朝,后来从部队转业,进入了上海的国棉十七厂工作,成为一名普通工人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逐渐被提拔,成为厂里保卫科的干事。然而,王洪文真正走向政治舞台,是在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爆发后。当时,王洪文开始积极参与“造反”行动,并且广泛进行串联,号召各地工人和群众参与其中。到了11月,他成功成立了“工总司”,成为上海工人造反派的领军人物,逐步崭露头角。
1967年1月,王洪文策划并发动了著名的“一月风暴”,2月,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成立,王洪文也因此当选为副主任。在这之后,他的政治生涯迅速升温,不久便被调往北京,逐渐步入权力的核心圈。值得注意的是,王洪文不仅仅将自己调往北京,还带上了自己在上海的秘书廖祖康。那么,廖祖康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
展开剩余70%廖祖康出生于1948年,成长在上海,曾是国棉十七厂职业学校的学生,文化水平相当于高中程度。在1966年,十年特殊时期开始之时,年仅18岁的廖祖康还是一名学生。当时,王洪文是工厂的保卫干事,按理来说,两人的身份差距很大,生活圈子也完全不同。可是,廖祖康是如何与王洪文产生关系,并成为其秘书的呢?
这件事其实有些巧合。1966年夏天,廖祖康和一些同学在黄浦江游泳。当时,廖祖康游累了,便爬上了一艘江中的轮船休息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那艘船竟然是一艘外国轮船,而廖祖康也因此被边防人员扣留。当时,王洪文恰巧是国棉十七厂的保卫科干事,负责处理此类事务。于是,王洪文亲自前去协调,与外国轮船的人员进行交涉,最终成功解救了廖祖康。这个小小的举动,给廖祖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在那个特殊的时代,若被扣上“里通外国”的罪名,廖祖康的未来几乎就此毁掉。可以说,王洪文救了他一命,而廖祖康也因此对王洪文心生感激。
此后,王洪文开始活跃在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上,前往北京进行串联,返回上海后却遭遇了政治上的围攻。危急时刻,廖祖康带领着技校的一批红卫兵前来救援,才使得王洪文脱险。自那时起,王洪文便记住了廖祖康的忠诚与果敢。1966年11月,王洪文成立了“工总司”,并担任司令,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司令部。但由于工厂中依然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,王洪文便将廖祖康召来担任自己的秘书,代为处理两地的事务。从此,廖祖康便开始长期担任王洪文的私人秘书,直至1976年王洪文被捕。
1972年9月,王洪文接到上级通知,要求他赴北京。最初,王洪文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学习机会,因此携带了简单的行李,与廖祖康一同前往北京。但当他抵达北京后,才得知自己将长期驻留在北京,开展相关工作。此后,廖祖康主要在北京协助王洪文处理日常事务,也时常南下上海,处理一些王洪文的私人事情。例如,王洪文曾让廖祖康携带500元人民币回上海,转达他与妻子离婚的消息。
1976年10月6日,王洪文被捕,然而,廖祖康在10月5日才刚刚在上海结婚。在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组织对王洪文及其身边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处理,廖祖康作为王洪文的秘书并未得知相关消息。直到10月14日,廖祖康刚刚从上海回到北京,就被突然隔离并开始接受审查。
此后,廖祖康一直被关押,并在上世纪80年代的审判中作为王洪文的秘书被判刑10年。获释后,廖祖康进入了一家小单位继续工作,过上了低调的平凡生活。他很少提及自己的过往经历,也不愿意接受采访,更不愿回忆起那段充满波折与动荡的岁月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