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乌克兰拘留了两名中国公民,并指控他们涉嫌窃取导弹技术。乌方称,这一被窃取的技术涉及重大军事机密,窃取此类机密在乌克兰属于重罪。尤为严重的是,乌克兰当前正与俄罗斯处于战时状态,这样的行为无疑会使得罪行更加严重。然而,令人疑惑的是,我国的导弹技术早已超越乌克兰,按照常理,窃取其导弹技术的动机似乎站不住脚。事实上,这一事件的可信度值得怀疑,甚至可能是某种政治博弈的手段。
对此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本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做出了回应。她表示:“相关情况仍在核实之中,若涉及中国公民,我们将依法保障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。”从这一表态可以看出,我方的立场是谨慎且不急于认定乌方指控的真实性。中国的首要立场显然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,避免乌方随意污蔑中国公民。然而,乌克兰指控两名中国人窃取导弹技术的事件,迅速引发了公众关于这一指控是否可信的热烈讨论。是否可能存在误会?或者,这背后是否暗藏着某种政治意图?考虑到乌克兰目前主要依赖西方国家的武器供应,其剩余的导弹技术早已不如我国先进,究竟是谁在“偷学”谁,反倒成了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从多个角度来看,乌克兰的指控似乎并不那么可信。首先,在乌克兰境内的中国公民数量日益减少,这意味着乌方可以更容易地对中国公民进行追踪与调查。如果真有此类“走私技术”的行为,乌方为何不早早就采取行动,而是选择在这一时刻曝出此事?再者,乌克兰在战时状态下对军事机密的保护无疑是高度敏感的,出现技术泄露的可能性不大。另一方面,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。我国的导弹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,且在许多领域超越了乌克兰。早在我国的国产化进程刚开始时,我国的技术可能与苏联体系有所关联,但随着三十多年的自主研发,我国的导弹技术早已不再依赖任何外部技术。
展开剩余50%我国在导弹技术上的成就早已得到了实际验证。例如,巴基斯坦通过歼-10C搭载PL-15导弹击败了法国的“阵风”战机,而伊朗和胡塞武装则通过使用伊朗仿制的我国C-801导弹,在短短四天内连续击沉了两艘敌方货轮。这些事件表明,我国的导弹技术不仅在实际战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,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俄罗斯。反观乌克兰,其导弹技术已难以与我国相抗衡。乌克兰曾在苏联时期拥有较强的军工产业,但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后,我国的技术实力已远远超过了当年的乌克兰。
如果说我国的导弹技术已达如此高度,那么窃取乌克兰的导弹技术就更显得不合逻辑。中俄关系日益密切,乌克兰不仅无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,甚至没有任何理由让中国在导弹领域向乌克兰学习。乌克兰所指控的所谓“间谍行为”,更像是某种政治操作。毕竟,乌克兰现在是美西方阵营的代理人,其能否维持与俄罗斯的战争状态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的军事援助。因此,针对中国的指控可能是一种“政治秀”,旨在争取西方阵营的支持。
最近,美西方阵营在俄罗斯问题上的制裁力度加大,欧盟更是频频施压中国,要求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持,而中欧关系因此恶化。与此同时,美国也因“录音门”事件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特朗普已经考虑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。西方阵营通过这种方式向中国施压,乌克兰此时“发难”,无疑是在为其背后支持的西方阵营服务。通过指控中国,乌克兰能够在不直接得罪中国的情况下,借此博取西方的进一步支持。而如果局势发生变化,乌克兰随时可以成为弃子。
因此,可以推测,乌克兰逮捕中国公民并指控其窃取导弹技术的事件,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游戏,旨在通过制造中国“间谍”事件,达到借势施压的目的。如果真是如此,我国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,避免被这种政治操弄牵扯其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